德国油价调整机制最新消息视频-德国油价调整机制最新
1.德国入手奔驰C 200 L,在储物和装载能力的表现无可挑剔
2.借贷与通胀的关系
3.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政策与法规有哪些?
4.重要通知!油价要降了!
5.法国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德国入手奔驰C 200 L,在储物和装载能力的表现无可挑剔
我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工作和生活,今年一月底入手了C200T-Modell, 也就是所谓的旅行车(Kombi)。对于旅行车,每家的命名方式都不用, Audi的叫Avant, BMW的叫Touring, VW的叫Variant, 等等。当然 MB的就叫T-Modell了。 来德国已经七年了,和妻子一起读语言到上大学,用了四年多时间才毕业,直到去年年初才熬出头找到了工作。德国的留学生活只有来过才能体会,学业和生活都要靠自己,我们也只是普通工薪家庭出身,好在现在生活随着工作的开始逐渐稳定了下来,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也终究没有白费。
购车的想法其实最早从去年开始工作后就有了,因为公司和车企有合作关系,购买戴姆勒的车会有一定的优惠。但由于我们刚开始工作积蓄不多,并且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也很方便,后来就决定来年再实施购车计划。 我们购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只考虑家用旅行车。我们以前租过旅行车用来搬家,像高尔夫的旅行车,蒙迪欧的旅行版还有欧宝Insignia的旅行车,对他们的装载能力非常满意。
之前租过的欧宝的Insignia, 侧面车身线条非常漂亮,车长超过了五米
旅行车的装载能力非常好,Insignia装了这么多空间仍有盈余。
之前租过的蒙迪欧旅行,很喜欢,也非常能装。
学生时期的搬家基本就靠旅行车了,比小货车好开好停,租车费用也便宜。
其实最初来德国,是很看不惯旅行车的,觉得车很长,样子也很怪异。后来可能见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了,甚至觉得有些很好看。德国经常能看到旅行车顶载个储物箱,又或是车后载着几辆山地自行车甚至山地摩托车出行游玩。旅行车的确在储物和装载能力上的表现无可挑剔。出于实用性的考虑,我们也就只关注旅行车了。 除了旅行车的需求,我们还只关注2万公里以内的年车,不考虑新车。年车是指距车辆初次注册不超过一年时间的车,一般公里数不会特别高,但是价格又比新车便宜很多, 性价比很高。唯一的缺点就是配置是现成的无法更改。我们的购车预算是3万欧,最多根据向上浮动1000欧。最后还是觉得戴姆勒的优惠还是不错,就决定了一辆C200T年车,新车原价五万三,比国内贵很多,18年10月生产,11月被注册,上任车主是戴姆勒员工,leasing一年只跑了7000公里,车价优惠后3万,个人觉得性价比很不错。
网站上选车,下单,然后预约取车时间。接下来车证会被寄过来。德国支持自选车牌,S是斯图加特,也是我姓氏的首字母,后边是妻子的首字母与生日。拿着车证自选车牌去车管所注册,在此期间办理好贷款,然后就到预约的时间去厂里取车。车款会在取车几天后从预留银行卡里扣掉,等于说没有交钱就可以先把车开走,德国人也不怕你开走了后不交钱。我们自己找了银行申请了贷款,贷了三年两万五,利率是2.68%,每月还700出头,三年的利息下来一千欧出头,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自助洗车点儿拍的前脸,自己动手洗车,其实也挺有乐趣的。前脸毫无疑问的是大标。个人觉得立标只适合S级,别的都驾驭不了。
车尾是旅行车的特别之处,见仁见智,我觉得大部分的旅行车车尾都很好看。
车前侧看过去,门把手下方以及底边框上方的线条让车辆整体还是显得很动感。
侧后方看过却有些像SUV的尾部。对轮毂没什么追求,最简单的能用就行,反正都是跑在外边给别人看,自己坐车里也看不见。洗车点会提供自主吸尘器,可以自行把车内打扫一下。
车门全开吸尘起来比较方便。
特意挑了这辆木制内饰,钢琴漆的太容易沾染指纹了。带有交通指示牌识别以及实时路况信息,在德国还是很好用的。起停很好用,从来没有关闭过。驾驶模式只用过comfort。
内饰整体还不错,看多了也就那样。没有液晶屏,不过显示的行驶信息已经足够了。
前任车主选了原厂的氛围灯,但是灯的亮度不是很足,也就只能凑合用用。现款取消了中控的表,比较遗憾。
木制饰板只有单薄的一层,仅仅只有装饰作用。后视镜带盲点,后方车辆提示以及下车警示,有车靠近时会有声音以及红色三角提示,非常实用。
座椅电动调节不在门框上,在座椅左侧。在门框上调节的一般是多了座椅记忆功能,对我没什么用。同时踏板上带有迎宾灯,天黑后效果还不错。
天黑时的效果,还阔以。
辅助驾驶中有车道维持功能, 一般在高速上偏离车道是会震动提示并稍微帮助回方向。
Multibeam的大灯,可能是前任车主选的最贵的套件了。启动的时候很漂亮。
档杆最开始不适应,慢慢的也就还好。换挡拨片是基本没用过。
头顶的灯光控制区域有眼镜盒,但是太小太浅,墨镜放不进去,比较鸡肋。
座椅比较朴素,就是简单的织物加外圈的皮质,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
我们也算是比较幸运,这辆车买的时间点很好,刚好在疫情期间给我们的通勤,出行以及超市购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很多人说动力弱鸡,但我个人一直使用comfort模式,开起来没觉得加速或者起步有什么羸弱的地方,184P的马力对我来说绝对是够了。不少人吐槽48V和起停,但我却觉得很好用,从来没有关过。 我觉得起停时的抖动和声音控制的挺好,有时甚至都感觉不到启动。后备箱的空间很大,装载东西很实用。总体来说,我们对这辆车很满意。
后备箱的开合角度很合适,也可以调整,不会太高摸不着,也不会太低无法舒适载物卸物。电动尾门也很方便。两侧有按钮可以放倒后排座椅。
尾门的按钮,再也不用使劲摔门了。
后座没有东西的话,座椅放倒后是和右边一样平整。整个深度应该足够应对大部分载物场景。左右有网兜和挂钩,很实用。
后排比较简陋,只有两个出风口,目前为止还没坐过人。下次父母过来,可以载着他们去游玩。
非常厚的说明书。
德国加油也都是自助,加完自觉去交钱。
最近油价比较低的一次,1.089欧一升。邮箱是70升,疫情期间开的不是很多, 一个月油钱目前平均60欧左右。
made in germany
油耗感觉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主要跑的还是斯图市区,目前为止2000多公里。可能也与疫情期间良好的路况有关。
MercedesMe使用起来还不错,可以监控车辆的状态,还可以输入导航地址发送给车辆。总里程快破万。
钥匙与奔驰博物馆的挂绳更配。
取车回来后的第二天,母亲问我是不昨晚兴奋的在车里睡了一夜。我笑着说没有没有,只是辆代步工具而已。取车回来,感觉一切都很平淡。只是告诉妻子说,熬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自己奋斗出了一辆车。 可能是在德国待久了的原因,人活的比较佛系,不会特别去在意面子问题。在德国当各式各样的小破车停在路边,你不会去想那车主是不是没钱买更好的车,当你看到各种豪车驶过,你也不会觉得开车的人有多么的了不起。车,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的只是代步工具而已,是为我们的生活品质服务的。真的就像某个网友说过的,有车没车却别很大,车的贵与便宜对大部分人来说,区别也就没那么大了。 人生便是由很多个抉择组成,任何一个另样的选择,便会致使当前生活的改变。我和妻子也经常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来留学,现在生活会是何样。如果当时学业没有顺利完成,如今我们又会在何处漂泊。也许那样的我们正在平行宇宙中展开不一样的生活,也许更好,也许更坏吧。 但我们感谢曾经努力过的我们,感谢多年来留学父母的支持与资助,也感谢我们所做过的抉择使我们拥有当前平淡简单的生活。与各位网友共勉,希望人人都可以奋斗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借贷与通胀的关系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害的经济现象。并且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胀意味著一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在外汇市场,通胀是影响币种走势的重要指标。但是,汇价走势对通胀的反应往往是复杂的。
一国货币的贬值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通货膨胀引起的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减少,就是对内贬值。而对外贬值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汇率的下跌。我们要考察通货膨胀对汇价变动的关系,就需要了解货币的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的关系。
以欧元区和美国为例,假如欧元/美元汇率现在为1.2000,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可贸易产品,在美国需要花费120美元购买的东西,在欧元区100欧元就可以买到了。假如美国的通胀率为5%,一年之后,现在120美元能购买的东西,需要花费120*(1+5%)=126美元才能买到。如果欧元区通胀为0%的话,100欧元的东西,一年后还值100 欧元。这样,理论上欧元/美元的汇价现在变为1.2600。也就是说,一国的通胀将引起本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
应该指出,以上仅是极端情况下的按照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汇率。在现实经济中,一国政府往往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往往采取加息或者缩紧信贷等措施以抑制通胀,利率的变动造成了资金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这种变动蔓延到资本市场,造成证券价格的变动。具体体现为股票市场的走低,和债券收益率的提高。而后者使得债券市场相对于别国的债券更具有吸引力,这有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加息国,从而形成加息国货币的买盘。这对加息国货币是有利的。目前外汇市场盛行的套息交易就是基于这一原因。
在美国自2004年6月1开始加息以来,迄今为止美国已经进行了11次连续加息。当2004年12月14日,美联储的第五次加息宣布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25%以后,美元利率自1998年来第一次超过了欧元2%的利率。而外汇市场也逐渐形成一种逻辑思维∶
通胀压力增大——中央银行可能加息——资本市场吸引力加大——货币上行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思维,美元在今年总体走势强劲,持续的加息预期抵消了市场对美国双赤字问题的担心,欧元/美元从去年底的历史最高点1.3665持续下跌。而每当美国,或者欧元区,或者英国公布强于市场预期的通胀数据时,其货币就会上扬。
但是,加息对于治愈一国的通胀真的是有效的吗?以及,持续的加息真的提高了一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了吗?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的成因有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考察美国的国内经济,一方面由于美国消费者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需求旺盛,引起了一定的泡沫现象,而美国抵押贷款利率的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正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主因。另一方面,过去1年多来,国际油价自30美元/桶节节攀升,现今已在60美元/桶上方,涨幅超过100%。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油价的飙升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即油价的上扬造成美国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但这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能否演变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关键要看美国生产企业的定价能力(Pricing Capacity),即美国企业的输出商品价格能否随著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上调。实际上,由于全球化的竞争,制成品的价格很难上调。能源价格的上扬仅仅通过成品油,如汽油价格的上扬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较高,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并不高,而扣除能源和食品影响之外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更加温和的局面。也就是说,油价的上扬并未全面蔓延到美国经济的各个层面。而油价的上扬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无法控制的。下图给出了去年6月份以来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最近半年来节节攀高,特别是9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25年来的最高月比增长率1.2%,但核心CPI却始终维持在0.1%的低水平。显示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的通胀压力。
相关知识——CPI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核心CPI即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并模糊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因此,一般将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费价格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并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最佳指标。
一方面是由于住房抵押市场利率偏低引起的房地产投资需求过热,另一方面是由美联储无法控制的油价上扬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显然,美联储的持续加息行动可以抑制前者,但加息行动并不能抑制油价引起的通胀,相反,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上扬必然造成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这对于饱受物价上涨之苦的企业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项负担。而商品定价能力的缺失又让企业无法转移这些负担。这就产生了加息的悖论,加息治疗通货膨胀可能无效,但加息却会造成经济的放缓。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利率的传导机制不通畅。美联储理事桂恩(Guynn)就认为,美国企业的定价能力偏低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这点从英国经济中体现更明显,从2004年下半年就传言英国将会加息,但出于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加息一直未能成行,相反引来今年8月份的减息行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和能源价格、海外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令英国经济陷入滞胀危险。因此,通胀不再被市场看作加息的信号,而是出现一种难以治愈的经济梦魇。
能源价格的上扬,将引起可能的消费需求放缓,和由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消费需求的放缓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低迷。伴随著通胀的经济低迷给货币政策制订增加了非常矛盾的难度。仅凭加息或者减息是难以治愈这一顽症的。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当经济增长出现过热时,会伴随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采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效果是明显的。但当经济增长乏力时,经济中最活跃的投资因素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作用并不明显,此时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来进行调整。
在高油价的前提下,为什么过去大半年来美联储的稳步加息总是不断刺激美元走高呢?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虽然不能直接对油价产生作用,但可以通过对强势美元的支持来达到抑制油价的目的。这一思维的逻辑依据是∶
加息——美元上扬——美元相对购买力增强——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输入型通胀受到抑制
但是,随著石油生产国不断将出售石油赚取的美元转换为欧元等其他储备货币,这一逻辑路径的延续性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首先,加息使美元走强的前提是美国资产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加大。但在于油价不断走强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对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心,而持续不断的加息行动会加剧这种担心。近期报出的美国通用汽车信用等级降低,以及瑞富财务丑闻等事件,都将抑制国外资本对美国资产的需求。虽然美国国债不会受到信用风险和企业盈利的影响,但毕竟其投资容量有限,美国政府不可能无限度的膨胀其国债规模。如果布什政府能实现其削减政府财政赤字的计划,联邦政府依靠国债市场来弥补预算的意愿就会减弱,国债的发行量反而会减少。有限的资产供给下,需求的增加会造成价格的上扬——国债收益率的下降,格林斯潘的所谓“长期利率之谜”就会再现市场。这显然就抵消了加息所带来的资本市场吸引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美联储连续的加息压力之下,特别是未来还将继续加息(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将利率最终提高至5%的水平),美国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压力。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花旗银行等大型银行利润率的飙升,另一方面频频出现美国企业利润下降的警告。这是因为加息将企业利润通过融资成本转嫁到银行利润了。但这一现象不会持久,企业利润的最终下滑,将下挫投资意愿,而我们知道,投资是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投资的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都是损害经济的。而加息带来的美元强势将最终由美国经济的走缓而抵消。
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政策与法规有哪些?
OPEC的油气政策 这个由石油生产国组成的石油卡特尔,从它诞生之日起到今天,一直受到世界的重视。尽管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OPEC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下降了,但是,OPEC成员国的油气探明总储量居世界首位,其强大的石油生产与供给能力,尤其是它实行的石油发展战略及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OPEC在调整和实施其石油政策的过程中,协调行动、巩固团结,正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石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OPEC的石油政策主要从对产量控制和油价控制展开。
OPEC通过对组织联合产量的控制和各国生产配额的分配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1982年开始,OPEC采用配额制度来实现产量控制。配额制度是将产量额度在所有的成员之间分配,以协调削减石油产量。
OPEC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油价政策。
生效日期会议地点变动(万桶)日产量上限(万桶)1998年2月利雅得—27.30*1998年4月利雅得-1.35525.951998年7月阿姆斯特丹/维也纳-1.25524.691999年4月海牙/维也纳-1.71622.972000年4月维也纳+1.71624.692000年7月维也纳+0.70825.402000年10月维也纳+0.80026.202000年11月维也纳+0.50026.702001年2月维也纳-1.50025.202001年4月维也纳-1.00024.202001年9月电话会议-1.00023.202002年1月开罗-1.50021.702003年1月维也纳+1.30023.002003年2月维也纳+1.50024.502003年6月维也纳+0.90025.402003年11月维也纳-0.90024.502004年4月阿尔及尔-1.00023.502004年7月贝鲁特+2.00025.502004年8月贝鲁特+0.50026.002004年11月维也纳+1.00027.002005年3月伊斯法罕+0.50027.502005年7月维也纳+0.50028.00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石油产量政策历来变动一览
*OPEC 10国产量基准,利雅得减产的依据。
在成立的最初10年,针对国际油价不断下降的趋势,OPEC为了维护成员国的石油权益,实行了冻结油价的政策,通过有控制地增产、实现油田费用经费化、减少原油销售补贴等手段争取获得更多的石油收入。1961年至1970年9月,原油标价一直稳定在每桶18美元的水平。
20世纪70年代,OPEC实行大幅度提高油价的政策。通过实施提价、提税和取消销售回扣的策略,采取“参股制”及国有化方式,以及运用“石油武器”实行禁运和减产等斗争手段,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争夺回了石油资源主权和石油标价权,获得了巨额“石油美元”,并在国际石油市场占有了超过一半的销售份额。阿拉伯轻油的官方价格,从1970年9月份之前的每桶1.8美元飙升到1980年4季度的每桶33.33美元,国际市场现货价格上涨到每桶38.63美元。这期间,爆发了1973年和1979—1980年的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
20世纪80年代,OPEC针对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以及非OPEC石油产量上升的形势,先是实行限产保价政策,以期阻止油价下滑,继而采取扩大市场份额等政策,以求保证石油收入和维持市场份额。这一时期OPEC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OPEC前一时期过度提高油价政策而带来了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OPEC调整并交替实行“限产保价”或“增产抑价”政策。前者是在油价长期走低情况下,通过限制或减少产量,缩小市场供应量,推动油价转跌回升;后者是通过增加产量,扩大市场投放量,抑制油价的暴涨,以达到稳定市场,增加石油收入,保持市场份额的目的。2000年,OPEC建立了“自动油价平衡机制”,明确提出新的政策目标,即抑制油价波动,力求使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维持在对产油国和消费国均有利的水平上。
OPEC的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国际油价影响重大。OPEC的石油政策从最初的以争取恢复自身权益为宗旨,到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各方的油价水平,保证持续、有效的石油供应,从而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政策目标。这对于世界石油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新的飞跃。近年来,OPEC能源政策的调整围绕上面提到的新的目标进行。1999年,OPEC秋季部长会议提出要以库存量而不是以价格来决定产量的油价政策。2000年3月,OPEC进一步调整其政策,建立了油价“自动平衡机制”,确定了22~28 美元的油价浮动范围作为其增减原油产量,以保证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和稳定的油价政策。2001年,OPEC再次作出调整研究,建立新的、能够反映市场真实供需情况的原油定价基准,除调整油价政策外,各成员国也在修订其能源发展战略,包括适度开放由国家垄断的石油天然气部门,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本国石油开采等。委内瑞拉的能源战略重视加强同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争取在建立统一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实现包括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推动拉美地区经济的尽快恢复与发展。
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政策 以俄罗斯为例。油气行业是俄罗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此类资源、确保其再生产水平、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在对外资源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是俄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作为最重要的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非常重视本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
(1)制定行业长期发展规划。
2003年5月俄政府通过《至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详细分析了能源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了该领域今后20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基本框架。为不断寻找新的矿脉、避免国家可探明资源储量的枯竭,2004年俄政府通过《2005—2020年国家矿物资源勘探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纲要》,规定了37种主要矿藏的开采量与再生量的比例关系。为加大对大陆架资源的研究开发,2004年俄政府通过《至2020年俄罗斯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研究开发战略》,确定了大陆架油气资源开采的阶段性目标。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修改税法,建立促进油气行业发展的税收体制。首先,合并税种,简化税收办法。从 2002年1月起,取消了矿区使用费、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留成和原油开采消费税,代之以征收“开采统一税”。其次,取消不合理优惠,弥补税收漏洞。2004年1月,俄罗斯政府撤销了境内的最后三个离岸区设置,杜绝了石油巨头们利用其逃税避税这一漏洞,也避免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再次,增强税收公平性,促进行业均衡发展。为鼓励对地质条件恶劣、效益低下的油田进行开发,俄罗斯政府拟将现行简单化一刀切的石油开采税改为级差开采税——根据油田质量和开采效益确定不同的税率。
制定新的《矿产资源法》,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俄罗斯现行《矿产资源法》出台于1992年,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个别条款过于空洞,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也导致了严重的官员腐败。为扭转这种现象,俄罗斯主管部门正在重新制定《矿产资源法草案》,对包括油气在内的地矿资源勘探、开采和使用等相关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该法有望于2006年最终通过。届时,它将成为规范俄油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之一。
(3)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部门体系。
要实施国家对油气工业的有效监控,必须建立健全政府管理部门。
从行政分工看,为减少开采许可证发放的混乱无序现象,正在重新制定的《矿产资源法草案》将明确规定地矿资源归联邦所有,开采许可证也将由中央政府独家发放。从部门设置看,俄工业能源部及其下属的联邦能源局、自然资源部及其下属的联邦地矿利用局和自然资源利用监督署、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及其下属的联邦海关署、财政部及其下属的联邦税收署等部门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油气行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监督。从人员安排看,总统的亲信将被安置在油气企业中任要职。
(4)加强对进出口运输环节的管理。
俄罗斯政府牢牢控制着油气产品运输渠道,不允许私有油气公司建设和拥有自己的管道系统。目前,国家控股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分别在油气产品的管道和铁路运输中具有绝对垄断地位。2003年10月,俄罗斯交通部起草了旨在放开交通运输业的《至2025年俄罗斯交通发展战略》,其中惟独未涉及管道运输改革,也未谈及油气运输领域吸引私人投资的问题。
(5)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广开资金来源。
首先,通过《产品分割协议》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项目均是以这种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国际油气巨头,包括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日本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印度ONGC公司均参与了上述项目的实施。其次,鼓励油气公司发行欧洲债券,增强其投融资能力。目前,俄罗斯许多大型石油公司已在欧美股票市场上市,企业资本化程度和资本运作透明度明显提高。再次,允许外国公司收购俄罗斯公司股票。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就以19.8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中的国家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7.59%)。
(6)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大打能源外交牌。
执政后,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强调油气出口多元化,并灵活运用能源牌,巧妙地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
为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俄罗斯试图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油气运输渠道。向东,利用中日石油管道出口之争,在两强之间游刃有余,并最终选择了对己最为有利的通向太平洋港口的管道走向。向南,为了抗衡美国倡议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阻挡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进入欧洲,更为了开拓东南欧的巨大市场,于2003年建成了穿越黑海海底至土耳其的“蓝流”天然气管道。向西,为了减少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非友好国家的过境依赖,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至德国的北欧天然气管道。向北,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已提议建设至摩尔曼斯克的石油管道,以开拓北美市场。
对于传统势力范围——独联体其他国家,俄罗斯更是利用油气出口,打一批,拉一批,加大对地区政策走向的控制。
重要通知!油价要降了!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1月5日)24时开启。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10月22日—11月4日),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6.12%。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格随之下调。
成品油价格下调?加满一箱油少花6.5元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汽油每吨下调160元,柴油每吨下调150元。
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3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3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3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6.5元。本次调价是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出现的第五次下调。
短期油价仍将弱势震荡?多国封锁、美国大选抑制原油价格上升
调价周期内,欧美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法国、德国等十多个欧洲国家实施新的封锁措施,引发原油需求下降的担忧。利比亚关闭了八个月的油田恢复生产,预计三周内原油产量将达到100万桶/日,更加剧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忧虑。供需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油价大幅下跌。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分别跌至每桶37.46美元、35.79美元,分别为6月份以来最低位。此后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降,提振油价。平均来看,本调价周期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40.00美元、38.16美元,分别比上一调价周期下降6.23%、6.02%。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短期内国际油价仍将呈弱势震荡走势。目前市场关注焦点集中在本月底召开的欧佩克会议,有消息称欧佩克及其盟友可能推迟执行明年初放松减产的计划,油价将因此获得支撑。但欧美疫情仍然蔓延,多国采取的封锁措施仍将抑制原油需求恢复及价格上升空间。此外,美国大选及后续进展都可能对原油市场产生扰动,进而影响价格运行。
年内油价变动一览:四涨五跌十二搁浅
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四涨五跌十二搁浅”的格局。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94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870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法国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法国的油价上涨原因一个是因为税率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欧盟无法从伊朗进口石油了,所以就导致了法国油价的上涨。
欧洲油价贵的原因跟中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税率的问题。欧洲为了减少燃油的消耗,还限制了机动车的数量,大部分的燃油税超过了100%。
然而在今年,法国油价竟然飙升了近20%,目前法国的油价约是12元/升,是当之无愧的油价最贵的国家之一。但是即便如此,法国仍然没有降低油价的打算,甚至法国的油价还在继续上涨,并没有出现下调的迹象。油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了法国许多的司机们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所以都罢工了,这也给给法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法国的政府非要说油价上涨是因为市场油价上涨。但是实际上税率只是在整体油价里占了70%。在国际的油价还是在100美金一桶的情况下,当年的油价也只有一欧一升,现在国际油价却只有五十六十美金,所以法国政府的这种解释是丝毫没有根据的说法。
虽然美国是给予了不少伊朗石油买家的临时豁免权,但是并没有给德国、法国在内的欧盟多国这个权利。欧盟是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欧盟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超高性价比的石油,但是现在欧盟都不能进口伊朗石油了,所以自然国内油价自然而然地就会涨起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